当前位置:
编号:13645408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9日 《医学信息》 201514
     摘要:目的 通过对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及分析,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2010年1月~6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200名孕妇,了解她们的文化家庭背景,对怀孕后的心理担忧等情况。经过调查然后有针对行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对孕妇的各种情况调查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后,减少了产妇分娩的恐惧感,产妇在产后能尽快的康复。结论 产妇极容易患产后抑郁症,在各个阶段医护人员和家人应积极给予心里疏导和支持,让孕妇正确认识妊娠和产后将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让产妇减轻心理负担,促进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原因调查;干预措施

    产后抑郁症对产妇、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和家庭都有着很严重的负面影响。过度的忧郁可引起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诱发产后出血;也可以使产妇丧失自信心和热情,难以协调各种人际关系,食欲不良,睡眠失调,厌倦生活和工作,性欲减退,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现象,有时则出现强迫观念或行为,怕出门,对自己、小孩和丈夫过分关心,怕发生不幸事件等。本文通过针对各个孕妇的不同情况及孕妇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同家属取得联系,让他们对孕妇给足够的关爱、关心和帮助。通过调查分析,对每个孕妇及不同时期的情况分阶段实行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产妇,年龄20~40岁,孕期37~41 w,无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疾病产妇。154例产妇产后正常,能很快进入母亲角色。46例产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轻度38例,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交谈,饮食不佳,哭泣,易发脾气;中度5例,表现为自卑、内疚,拒抱婴儿,也不愿哺乳:重度3例,表现为看见同室的产妇喂奶,便乱骂、乱摔别人的奶粉和物品,随便拿起自己的什么物品也一起摔到地上,暴躁易怒,安静下来会郁闷不言,卧床不动不吃,有想跳楼、自杀、自残等行为。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与产妇面对面的交流,仔细观察产妇的表情、神态、语言,判断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1.3判断标准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美国精神病学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1994年)中制定的。①情绪抑郁;②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感;③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④失眠或睡眠过度;⑤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⑥疲劳或乏力;⑦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有自罪感;⑧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⑨反复出现死亡想法。出现上述5条或5条以上的症状,首先必须具备①②两条,且持续2w以上。根据上面产后抑郁症的症状,产后妇女可以对自己的抑郁症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2结果

    针对各个产后抑郁症产妇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后,38例轻症产后抑郁症产妇均痊愈;5例中度产后抑郁症产妇病情好转;3例重度产后抑郁症产妇中1例痊愈,2例继续治疗中。

    3产后抑郁症的原因调查分析

    3.1生理因素 产妇生产后抑郁症的生理因素是内分泌的变化。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而且,产后孕激素下降,增加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3.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均能影响产妇心情,从而缓解或加剧产后抑郁的发生。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夫妻关系、经济收入、性格因素、分娩知识、医护人员因素、儿童健康状况等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低社会地位、多子女母亲、低学历、低收入等因素均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新生儿的到来大大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如果同时再发生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如分娩不顺利、新生儿疾病、母乳不足等因素,则会明显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

    3.3产后抑郁症的致病因素 心理专家一般认为,产后抑郁症的致病原因,可能由于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分娩带来的不安和体力消耗,使身心暂时无法承受,也可能会诱发产后抑郁症。加上长时间对妊娠、分娩、育儿的不安,积累成精神压力有关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

    3.4遗传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3.5生物化学因素 证据表明,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知,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3.6环境和应激因素 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质滥用。

    3.7性格因素 如果产妇存在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等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4实施干预措施

    4.1医院内医务人员的干预

    4.1.1产前教育 妊娠晚期,专业护士主动和孕妇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产妇的个性特征、孕产妇正常的心理生理变化,主动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术[3]。孕妇参加名为"准备做父母"初产妇或"成功父母"经产妇的产前教育课程,由心理咨询师和健康随访者实施,共11次,第2次要求配偶参加。产前有5次课,从妊娠24 w起,1次/月直至分娩,产后有6次课,1次/月,使产妇能在最易发生抑郁的产后阶段接受继续帮助和支持。健康随访者在妊娠中期要对孕妇进行家访。可以通过产前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 百拇医药(罗庆梅)
1 2下一页